新闻中心

新松机器人:我做国产机器人,我是老黄牛!

2025China.cn   2014年10月14日

  在“十二五规划”中,高端制造业即机器人+智能制造,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这种政策支持,曲道奎又欢喜又惧怕——怕到时候一哄而上,但他对这个行业的增长显然信心满满,新松总部研发创新团队已达900多人,整装以待。

 

  “小心点儿,可别让它扎下来。”应笔者要求,曲道奎站在焊接机器人旁“合影”,不忘嘱咐旁边的操控人员小心调试。这位“机器人迷”对自己的杰作也充满敬畏。

  随后,这位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总裁,不知不觉就用了3个小时为我们激昂地畅谈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机器人作为一场革命其实已经开始了,只是现在趋势愈发明显,现在谈机器人革命正逢其时。”他对记者说。

  迫然之选

  数字说明一切。2011年,世界机器人产业增长50%左右,作为中国最大的机器人生产企业,新松的增长超过了这一数字,达60%以上!而中国制造业,正成为机器人消费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诸如德国kuka机器人、日本川崎机器人等世界500强的机器人制造公司,近年来也将市场重点转到了中国,连abb公司都把自己的全球总部干脆搬到了中国!

  “机器人产业的日益强大,给制造业带来的绝对是一场革命,其意义可媲美‘工业革命’。”曲道奎肯定地说。在与机器人产业摸爬滚打20余年的时间里,他深刻地理解这种变化:机器人已经不是人们简单理解的一种产品或技术工具,实际上它的影响要深远得多,机器人改变的生产方式,不是单一的效率提高,而是带来制造业在模式、理念、技术多个层面的深层次变革。

  其实,对中国制造业来说,这种变革可谓“被动的”或者说是“亦步亦趋”的。

  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1959年出自美国实验室,1980年由日本企业开始批量生产。与之比邻的中国,也是在那之后不久开始使用机器人的。现在汽车业是中国制造业使用机器人最多的行业,而在1980年代末,最早使用的却是工程机械行业。当时正值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该行业大发展。

  “那时候焊接工人的工作环境太恶劣了,工作在又烫又热的大火炉里,更重要的是因为部件巨大,无法保证焊接质量。”曲道奎介绍说。看到国外同行开始使用机器人,中国企业也开始尝试。“不是自发的,是因为被产业竞争逼迫的。”

  而中国机器人制造行业也由此发轫,且是研究先行。当时,经历文革不久的中国,起初还未感知到一场机器人产业兴起的波澜。在“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的多方奔走之下,国家终于把机器人列入“863计划”(1986年3月制定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当时在沈阳自动化所学习的曲道奎,成为蒋新松(新松机器人就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开辟的机器人专业首批研究生。

  “那时候制造行业,把当时的工业机器人称作‘机械臂、机械手’,相当于人的胳膊一样,只是根据生产工艺不同,把它装上搬运或者焊接的功能,制作非常简单。”曲道奎回忆说。

  从1980年代到本世纪初,国际机器人巨头在国内增长迅速。

  不过,当时这种“机械手臂”也属于稀罕物,价格不菲,且因为生产商普遍为国外企业,“水土不服”。而国内的企业管理与技术水平根本满足不了其配套系统要求,导致大量维修问题,维修成本还畸高。“一般从外方维修人员上飞机起,维修费用就开始计时,签订的维修保养合同也让中国人摸不着头绪。”

  给机器人“治病”

  “现在机器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化、信息化,单台的机器人完全可以形成一个群体,通过数据的上传下达、远程监控相互协调,几乎可与员工团队相媲美!”曲道奎认为,在未来,很可能形成新的制造模式,包括网络、物联、机器人、智能制造,这肯定是一种趋势。

  就在他说话间,新松的工作间里,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28个机器人排成一条生产线,他们不是独立的28个“人”,而是依靠互相间贯通的网络形成一体化。这个机器人需要哪些程序,干到哪儿了,是不是坏了,那个机器人也知道。让人不由惊叹机器人的魅力。

  “2000年新松正式成立公司的时候,正赶上中国正式加入WTO,大家纷纷喊‘狼来了’。而在机器人制造领域已是遍地狼群。”曲道奎回忆说。这使得脱胎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新松,从一开始就需要突破国外品牌的“包围圈”。

  如何让制造行业“老大哥们”接受一家国产机器人生产企业?新松走了两条路。一是帮助当时的金杯客车设计了以移动机器人为代表的柔性生产线,之后这一系统被广泛应用,从而创出了自己的名气。

  其二,就是为广大制造业企业使用的国外机器人当“大夫”。新松的创业团队,一懂机器人的各种型号和种类,二懂中国制造企业的需求和工作原理。这可为那些深为机器人维修保养头疼的企业,解决了大问题。“新松是啃硬骨头,通过给企业的机器人‘看病’出名的,偶尔还为企业做‘专家会诊’,一时间新松成了机器人和中国企业之间的桥梁。”曲道奎回忆说。

  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制造业企业开始加强了对机器人的认识。机器人堪称“二次产品”——刚出厂时被称作“裸体机器人”,因为只要没有人给它设定程序和配备周边系统,它就一动不动。换言之,后续的设置,以及使用才是关键。到今天,几乎所有使用机器人的企业,无一不从一开始就和机器人制造企业一起参与设计与规划,并做出生产线乃至管理流程的相关匹配调整。

  于是,往往是机器人出故障了,一旁的工人干瞪眼,导致生产说停就停,只能苦等外方的维修人员来。1990年代的中国制造业,机器人产品处于绝对的“卖方市场”。

  “当时中国连一台自己的机器人都没有。没有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何谈机器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曲道奎说。行业逻辑既然如此,已意识到这一点的政府高层开始动作,1994年在德国萨尔大学从事机器人研究的曲道奎,被提前召唤回国,成为新组建的机器人研究开发部部长,着手建立机器人国家工程中心。

  机器人的未来

  随着制造业对机器人需求的增加,新松的机器人生产已经走上系列化轨道,比如洁净(真空)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不仅如此,根据制造业产业化要求,新松逐步建成了以机器人自动化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成套装备、激光成套设备、能源装备等九大产业群组。

  “机器人越来越发挥出它的两个功能,即替代功能和补充功能。”曲道奎说,“机器人的自动化集成系统,是未来制造业的需求方向。”在他看来,机器人应用的深入非但不会带来管理难题,而且,以机器人为主导的企业生产结构,将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培训、职业规划的人力资源内容也将被简化。同时,社会分工也将更加细化。

  “企业也未必要懂机器人,而是由专业的成套设备商来负责。”曲道奎说。而对机器人替代掉一部分的工人,他认为恰恰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就是人要做人的工作,机器做机器的工作,而现在相当于人在做机器的工作。”

  伴随着机器人革命,机器人产业的春天破晓在即——在“十二五规划”中,高端制造业即机器人+智能制造,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迎接黄金发展的十年。虽然对这种政策支持,曲道奎又欢喜又惧怕——怕到时候一哄而上,高端装备制造成为下一个家电业、下一个光伏电产业。但他对这个行业的增长显然信心满满,新松总部研发创新团队已达900多人,整装以待。

(转载)

标签:新松机器人 机器人 我要反馈 
什么是新一代机器人界面(HMI)?
ABB协作机器人,自动化从未如此简单
优傲机器人下载中心
即刻点击并下载ABB资料,好礼赢不停~
西克
专题报道
2023-2024 智能·零碳成果展映
2023-2024 智能·零碳成果展映

“2023-2024智能·零碳成果展映”展示国内外企业推进“双碳”实践的最新成果,鼓励更多企业、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等广泛... [更多]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15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近3500家参展企... [更多]

2024 工博会 | 直播探馆 · 全景解读
2024 工博会 | 直播探馆 · 全景解读

第二十四届中国工博会于9月24日至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展会以“工业聚能 新质领航”为全新主题。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