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西门子 Simcenter STAR-CCM+ 应用案例分享
行业动态
MORE...
PTC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正文
激光雷达,戏有点多
转载 :  zaoche168.com   2022年11月11日

激光雷达量产上车,早已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人们所熟知的蔚来、小鹏、理想也好,飞凡、埃安、阿维塔也罢,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激光雷达为主的多传感器融合智能驾驶方案。

尽管不少人认为,相对于特斯拉的纯视觉感知方案,以激光雷达为主的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成本更高不划算,但必须承认的一点在于,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确实能够获取更清晰、更丰富的场景数据,“四舍五入”也就更安全。

哪怕是现在,激光雷达上车与否,依旧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逐渐明朗之处在于,当更多车企想要走“重感知、轻地图”的单体智能驾驶路线之时,激光雷达的重要程度,再次被隐隐拔高了。

其实,激光雷达的作用很简单,主要用于解决前向长距探测问题。而为了覆盖到更广的感知区域,车企在设计激光雷达位置时,要么放在车顶,“一览众山小”;要么放在车头两则,通过2个激光雷达的复合感知,获取更广、更合适的纵横视角。

只不过,世上没有万全之策,无论是将激光雷达放置在车顶还是车头两侧,都会存在一定的感知盲区。这就意味着,若遭遇近场低矮物体、横穿的小动物、路牙等障碍物,激光雷达的能力再强大,同样的“鞭长莫及”。

方法终归是有的,在弥补盲区感知的“战役”中,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被委以大任,而且成本方面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控制。蔚小理也好、特斯拉也罢,它们现阶段的成熟方案,都是如此。

但广大的激光雷达供应商们,好像并不满足如今的情形。亦或者说,它们想要寻找另一条赚钱的路子——补盲激光雷达。


补盲激光雷达,多余还是必须?

最近的激光雷达行业尤为热闹,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2个“资深玩家”,竟然如同说好了一般,先后发布了自家的补盲激光雷达。

按照他们的想法,补盲激光雷达可以分别配置在车身的前、后、左、右4个方位,以实现感知冗余,保证安全。当然,如此逻辑也确实说得通,只不过总有一股子“韭菜味”。

与速腾聚创相比,禾赛科技发布的补盲激光雷达FT120,还要早上几天。如上图所示,便是FT120与禾赛科技前向激光雷达AT128融合之后的点云成像。其中,绿色的部分,则是补盲激光雷达所呈现出来的结果。

在禾赛科技看来,定位于侧向补盲激光雷达的FT120,能够用较低的成本,实现车身周围更全面的点云覆盖。至于“较低”的参照物,当然是指AT128这样的前向激光雷达。

而且禾赛科技CEO李一帆自己也承认,与摄像头相比,FT120的成本会更高一些。

总得来说,这并不妨碍补盲激光雷达的商业逻辑。至少在应对各式各样Corner case的时候,补盲激光雷达能够更准确、更快地感知到。换句话说,汽车安全再高的冗余也不会有错,只要有人买单,其逻辑就讲得通。

可能也是看到了这一点,速腾聚创紧随禾赛科技其后,发布了自家的补盲激光雷达——E1

E1FT120的产品参数大差不差,独家技术虽然有些差异,但却都归属于Flash技术路线下的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两者的宣传亮点都是围绕自研芯片、内部没有运动部件、集成化高等几个方面展开。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禾赛科技与速腾聚创2位业界“老炮”之前,已经有一家名叫亮道智能的激光雷达系统供应商,率先发布了补盲激光雷达——LDSatellite

但相对于亮道智能的先发优势,禾赛科技并没有放在心上,其CEO李一帆这样说道:“虽然不是第一个发布,但可能是第一个量产。”

显而易见,补盲激光雷达想要获得市场的认可,除了需要解决其与摄像头的“成本之争”之外,还需要应对量产之后的定点问题。

换言之,能够造出来补盲激光雷达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其规模化装到车上。这个角度出发,亮道智能虽然有先发优势,但在与车企之间的沟通上,并没有另外两家有优势。而且禾赛科技与速腾聚创都有自家的前向激光雷达量产上车,搭配打包售卖,更具备商业优势。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把补盲激光雷达的成本打下来?

成本难降,巨头合并求生

最近自动驾驶领域的大事频发,先是大众和福特联合支持的Argo AI关停,再就是图森未来CEO“被”离职,然后小马智行曝出大批量裁员……

与之强关联的激光雷达市场,必然受到影响。而形成连锁反应的表现,或许就是激光雷达鼻祖德国Ibeo宣告破产、激光雷达上市公司Velodyne与另一家激光雷达上市公司Ouster合并。其实事情发生的原因很简单——都没钱了。

Ibeo因为没能融到足够的钱,走向了破产;VelodyneOuster的合并,虽然原因复杂了些,但最后的指向也是为了降低成本、谋求规模化商业落地。

据了解,两家公司自上市之后,股价已经下跌超过了75%,而合并后的新公司,市值也不过才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亿元)。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VelodyneOuster合并之后,能够结合各自的客户群、合作伙伴、分销渠道等,进一步降低激光雷达的成本。

谁能想到,正当国内激光雷达再掀一波补盲激光雷达竞争的时候,国外的两家上市的激光雷达公司,竟然需要依靠合并的方式,求活求生存。

今年8月,Yole Intelligence发布的《2022年汽车与工业领域激光雷达应用报告》显示,全球车载激光雷达领域,禾赛科技总营收第一,速腾聚创排名第二,其次是VelodyneOutster

从这个排名上来看,依靠国内开云全站app官方版苹果下载 市场的广阔,禾赛科技与速腾聚创确实已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优势。但这其实并不能保证,国外的寒风吹不进来;更不能保证,眼前的补盲激光雷达,就能通过市场的检验。

关于补盲激光雷达的成本问题,亮道智能CEO剧学铭表示,一个是要通过量产,规模化之后可以削减成本;另一个就是依靠制造工艺、成熟的集成化技术,减少元件,也能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绕过来,绕过去,补盲激光雷达也好,前向激光雷达也罢,第一个要解决的是成本问题,紧接着第二个就是如何量产装车的问题。

然而两者又相辅相成,性价比足够高,才有更大概率获得定点客户;能够量产装车之后,就会进一步促进成本下降,形成正反馈闭环。

但另一方面,其实早在2021年的时候,国内的激光雷达市场已经出现了分流,以MEMS和转镜方案为主流的激光雷达定点战场,已经被瓜分完毕。

速腾聚创绑定主机厂,获得了多家车企的战略投资,比如上汽、比亚迪、吉利、北汽、长城等,进而收获了近50个车型的定点。

禾赛科技不落人后,获得了理想、长安、集度、高合、路特斯等多家车企多款车型总计数百万台的量产定点。

图达通有蔚来的支持,也算获得滋润。华为、大疆等,更是摩拳擦掌,磨刀霍霍……

市场就是这样,马太效应之下,强者恒强。而且这里的江湖同样不是打打杀杀,更多的还是人情世故。

既然头部激光雷达厂商们,要产品有产品,要朋友也有朋友,大家一起做大做强,用补盲激光雷达的概念,造造声势,割割韭菜,也没啥大不了的。

都是为了激光雷达行业发展,不是吗?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