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正文
CTC竞赛白热化 或将普及?
转载 :  zaoche168.com   2022年06月21日

        动力电池的不断迭代为开云全站app官方版苹果下载 提供动能,近日,CTC被推倒了风口浪尖上,多家车企纷纷发布最新动力电池结构创新成果,并实现量产,不禁猜想现阶段CTC会不会成为开云全站app官方版苹果下载 的标配?

CTP、CTB、CTC
        CTP技术全称为Cell To Pack,也叫无模组技术,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内,成为主流集成方案。今年,宁德时代表示即将发布麒麟电池,这是宁德时代的第三代CTP技术。在相同的电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的能量密度比4680大圆柱电池高出13%,能为电动汽车提供更持久的续航。
        据悉,第三代CTP技术(麒麟电池)兼顾极速、无损、安全、高效等优势,适用磷酸铁锂、三元电池,涵盖乘用车、商用车领域。麒麟电池采用磷酸铁锂时,系统能量密度超过 160Wh/kg、290Wh/L;采用三元体系时,系统能量密度可以做到 250Wh/kg、450Wh/L。
        并且宁德时代的CTP技术动力电池正在加速发展,得到海外市场认可。近日,宁德时代与欧洲电动客车企业Solaris公司达成合作。宁德时代将为Solaris的巴士产品提供采用CTP(高效成组)技术的磷酸铁锂电池,推动巴士电动化。
        在2020年“特斯拉电池日(Battery Day)”上,特斯拉首次公开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特斯拉CEO马斯克甚至将该技术称之为“未来所有电动车终极制造方式”,锚定动力电池发展目标。马斯克曾表示,采用了CTC技术后,配合一体化压铸技术,可以节省370个零部件,为车身减重10%。CTC技术并非仅适用4680电芯,同样适用其2170电芯,预计未来还会兼容其它尺寸电芯。根据柏林工厂开放日释放的信息,特斯拉柏林工厂将采用CTC技术生产Model Y。
        自此之后,国内外众多车企、电池厂商布局CTC技术,大众、沃尔沃、比亚迪、零跑、宁德时代等迅速跟进。


        5月10日,零跑发布零跑C01,并搭载无电池包CTC技术,此举可谓震惊四座,“黑马”零跑率先量产应用开启3.0时代。零跑提供的数据显示,CTC技术可以使整车垂直空间增加10毫米,电池布置空间增加14.5%;在续航方面,综合提升整车续航里程10%,未来可以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超过200公里”的加油式充电;在性能方面,扭转刚度提升25%,轻量化系数达到2.4,提升20%。另外,在电池安全、电池寿命、电池性能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继零跑之后,5月20日,比亚迪正式对外发布“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和首款搭载CTB技术的e平台3.0车型——海豹。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将电池上盖与车身地板进一步合二为一,从原来电池包“三明治”结构,进化成整车的“三明治”结构。发布会上,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介绍道:“比亚迪动力电池系统既是能量体,也是结构件。”这种融合简化了车身结构和生产工艺,是对传统车身设计的一次颠覆性变革。比亚迪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简化车身结构和生产工艺。得益于CTB技术的优势,搭载CTB技术的e平台3.0,在安全、操控、高效和美学方面都实现突破。同时,CTB技术实现了车身与电池系统的高度融合,整车扭转刚度提升一倍。车身扭转刚度可以超过40000N·m/°,进而实现了安全性能的提升,正碰结构安全提升50%,侧碰结构安全提升45%。

CTC商业化加速
        据了解,CTC技术取消模组、电池包,将电芯直接集成至底盘,在减重、优化车身布置方面具备较强优势,CTC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动力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今随着CTC技术逐渐实现量产应用,动力电池是否会迎来CTC潮?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表示,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未来会成为行业主流,但车辆采用电池底盘一体化设计,也意味着车身结构更加复杂,电池拆卸更加困难,在换电时较难操作。
        虽然CTC具有诸多技术优势,但其面临的挑战也显而易见,例如故障维修成本高、电池回收难等。如果搭载CTC技术的车辆发生事故,其电池组和底盘的一体设计,很容易造成连带情况发生。比如事故只发生在车辆底盘一侧,但是整体结构件也会受到力传导造成故障隐患,其维修成本必然更高。除此之外,对高集成度带来的安全、散热等问题也提出考验,没有模组和PACK结构的保护,单个电芯的热失控很容易导致整个系统热失控。
        零跑汽车CEO朱江明表示,零跑CTC技术的灵感源自手机电池结构从分离式变成机身一体化,更加轻薄的结构设计能够为整车成本、续航里程、座舱空间带来相应的优化。
        业界公认的动力电池目标是低成本、高比能、安全性强,创新集中在化学体系和物理结构两个方面。CTC电池技术的空间利用率高,对于电池电量的提升有显著效果,有助于动力电池降本增效,期待后续的精彩表现。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