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西门子 Simcenter STAR-CCM+ 应用案例分享
行业动态
MORE...
PTC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盘点:云南6.5级地震聚焦地震救援机器人
转载 :  zaoche168.com   2014年08月04日

  摘要: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2公里。据统计,鲁甸地震共记录到余震总数为411个,其中5.0-5.9级地震0个,4.0-4.9级地震4个,3.0-3.9级地震5个。余震不断,成为救援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这也让地震救援机器人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图中的这个机器人看起来好像要把人体模型的头部给吞进肚子里,但实际上,它正在进行模拟训练。这个机器人来自东京消防厅,名叫RoboCue,用于火灾救援,它可以在事故现场,尤其在爆炸现场,定位并安全救出被困人员,同时,它也可以应用于自然灾害的救援。

  该机器人身上安装有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线摄像头,可以搜寻并定位被困人员,然后将伤员轻轻地拖到救护车上并转移到安全地带。而且它还携带有氧气瓶,可以随时为伤员输氧。

  图源于网络

  这个蛇形机器人是由日本著名的救灾机器人研究专家SatoshiTadokoro(田所悟志)所研发的,主要用于搜寻被困人员。这个长约8米,宽约2.5厘米的机器人依靠装有动力装置的尼龙绳索进行驱动。

  虽然它的移动速度较慢,大约每秒5英寸,但是它可以深入废墟中的每个角落,还可以爬坡。它安装有针孔摄像头,可以将拍到的图像传给救援人员,帮助他们了解了解受灾区域的内部情形。它曾在佛罗里达的一次停车场坍塌事故中帮助救援队实施营救。

  履带式机器人

  图源于网络

  虽然这个履带式机器人外表看上去既像棺材又像坦克,但它履行的却是救死扶伤的职责——将被困人员运往安全地带。它由日本横滨的警视厅研发,最多可承受一个重达110公斤的伤员。

  由于该机器人只安装了标准红外摄像机,因此它的搜寻功能有限,但是它的“遥控臂”可以将被困人员安全运出危险地带。它还内置有传感器,可以在运输途中探测被困人员是否受伤流血。

  轮滑式机器人

  图源于网络

  东京工业大学的ShigeoHirose(广濑茂男)教授设计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救援机器人,每种机器人都为某一特定的目的而设计。

  第一种是蛇形机器人,它的每一面都有轮子,也就是说,无论这个机器人的哪一面朝上,它都可以自如移动。

  第二种是升级版的蛇形机器人,它使用的是踏板而非轮子,外壳更为坚固,并且可以防水防尘,能够在更严酷的环境下工作。

  第三种就是图上所示的轮滑式机器人,广濑茂男为它设计了可随意转换的机械腿,它可以检查地形以确定最佳的移动方式。在崎岖不平的地面上行动时,相比踏板,支架的灵活性更佳。但在平地上,不管是速度、能量需求还是稳定性上,轮子的表现都更为优异。机器人可以通过检查地形来确定究竟使用支架还是轮子。

  呼吸探测机器人

  图源于网络

  这个名为Quince的小型机器人由千叶工业大学所研发设计。虽然它体积非常小,和小孩子的玩具车差不多,但是它安装有四组轮子、踏板和六个电动发动机,并且还有一个机器臂用来开门、传递食物等生活必需品。最重要的是,它还内置有一台红外线传感器和一台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探测人的呼吸和体温状况。

  Kinect地震救援机器人

  图源于网络

  在这个月的早些时候,英国华威大学的学生们设计研发出了一款用于地震救援的机器人,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主要传感器是Kinect,而不是常用的激光雷达。相较于Kinect,激光雷达更昂贵,而且效率不高(它只能显示二维平面影像)。而Kinect测距仪可以传送三维图像资料,在地震中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定位被困人员。

  据云南省民政厅报告,截至4日8时40分初步统计,云南鲁甸县6.5级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和曲靖市会泽县381人遇难。让我们一起为云南鲁甸祈祷,愿无情的数字停止上升,愿受伤的人们早日振作。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