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西门子 Simcenter STAR-CCM+ 应用案例分享
行业动态
MORE...
PTC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 正文
国际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全球化
转载 :  zaoche168.com   2009年05月13日

本世纪的最后10年,国际汽车产业发生了极为显著的变化--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竞争模式和产业组织结构。并对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汽车产业全球化的特征真实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变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表现为2个特点:一是当前汽车产业的国家发展战略从过去依赖本国的能力、知识、人力资源、基础设施、零部件供应商、市场特征和顾客偏好,转向了物理资源的比较优势,进而采取了开放型竞争战略和比较优势战略。因为仅仅依靠一个国家内部的资源同时在多个功能领域、多个文化环境、多个行政管理地域内开展竞争,已经不够了。

二是国际主要汽车制造公司的竞争战略和资源配置方式已经超越了一个国家的地理边界,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源,以追求最佳配置效果。跨地域全球性的产业合理化调整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准则,产业链条中所有的活动都不是在一个国家的框架内实现的,而是基于全球平台操作的。跨国公司利用全球资源,实现投资、开发、生产、采购和销售的最优化,以适应各地区不同环境和市场偏好的需要,提高其竞争力和谋取竞争优势。例如,在过去的投资模式中,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究和开发机构,对于目标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目前,跨国公司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也就是说不同国家市场多样性的重要性优先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全球化带来了汽车产业的3大变化:

第一,全球化改变了汽车工业的竞争格局。一方面,产生了有限数量的、建立了全球化产业体系的跨国公司。例如福特汽车公司的国外资产已占其总资产的31%以上;大众公司德国之外的产量由1981年的37%增加到1999到的61%,增长了2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曾经在本国市场非常强大、而且在海外也获得了成功的汽车总装企业,已经不能再仅根据自己情况运营了。以前曾经在各自本国市场经营状况一般、甚至很不错的一些竞争者、例如罗孚、萨伯和沃尔沃等,已经不再具有独立的经济生存能力。对汽车制造厂商而言,如果他们仍然继续扮演地区制造商的角色,而仅在一个国家内部运作,在新的条件下就会面临生存危机;如果他们能够迅速从地区制造商的角色转化为全球制造商,那么就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全球化导致了产业分工模式的重新构筑。全球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抛弃了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垂直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及零部件工业按地理范围的发展模式。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关系既不是过去垂直一体化结构中的包容关系,也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而是采用分散的以合同为联系的网络型组织模式。零部件企业面向全球所有的顾客企业,满足整车企业在全球采购零部件的需要。伴随着垂直一体化产业组织形式的打破,零部件工业出现了2个重要变化:一方面是汽车零部件工业区域性的特点被国际化所替代,在零部件企业总数量大幅度减少的同时,国际化专业性的集团公司却越来越多,零部件跨国公司在19881998年的10年间,从没有一家猛增到240家;另一方面,零部件工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低工资成本国家和地区大量转移,并与大的零部件跨国公司(主要在欧、美、日)形成层级供应关系。这些变化导致了两个令人鼓舞的成果,其一是零部件工业全球资源的再配置和全球范围内提供配套服务,极大提高了规模经济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规模效益,显著降低了成本;其二是明显提高了零部件企业的新产品创新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这些成果的进展又使得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间的分工模式进一步演化,如整车制造公司生产和研发的外部化。

第三,全球分工导致了汽车产品的全球性。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典型的国际化产品。在日、美、欧等国家和地区,人们甚至很难说清楚在这里制造的汽车属于哪个“国籍”,例如车身在德国制造,但发动机、变速箱或其他部件就可能从其他国家(地区)进口。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