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本田2025年01月08日
西门子2025年01月08日
禾赛科技2025年01月08日
特斯拉2025年01月08日
海克斯康2025年01月08日
伏能士
2025年01月07日
Mendix 低代码平台
2025年01月06日
达索
2025年01月06日
海克斯康
2024年12月30日
云计算
2025年01月08日
瓦尔特
2025年01月07日
新思科技
2025年01月07日
欧姆龙
2025年01月06日
德国GMCI
2025年01月03日
海克斯康
"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的宗旨。这部法案经历14年的起草、立法过程,终于在今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反垄断法"这面镜子可以清楚地看出,这几年来市场对汽车"品牌营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不断批判的缘由。 "办法"是垄断行为的典型
正是从这个观点出发,自"反垄断法"2005年初开始列入十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并颁布草案之后,国内舆论和业界就结合欧盟汽车销售新法规及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办法"不断进行批判。"办法"的要害是其打着规范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幌子,实际是以"品牌授权"为手段,实施汽车市场的分品牌垄断,以使跨国汽车供应商利益最大化。从"办法"实施的几年效果来看,由于其授予了汽车品牌供应商的绝对强势地位,由此妨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从而大大损害了汽车经销商、汽车零部件企业,社会维修企业,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这种"办法"的唯一收益者是具有品牌优势的跨国公司,而受害者甚至还包括了无先发优势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由于"办法"的规定是,"汽车经销商必须获得汽车供应商品牌汽车的销售授权,以及使用的店铺名称、标识及商标与汽车供应商授权相一致",并且要放在突出的位置等等各项条件,在包括以上各项条件备案核准后,经销商才能持备案文件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也就是说,如果经销商没有满足汽车供应商的相关要求,则不能得到工商部门颁布的汽车销售营业执照。
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决定另一个企业的开业条件,而不是由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部门来决定,那么市场就无公正可言;如果在一个为"供应商"维权的"办法"指导下签定的经营合同中、在一个"饭碗"掌握在谈判对手手中所签下的"城下之盟",哪来的"公平、公正"。
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表现
"办法"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规定的条款,比较集中地反映在第三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这包括以下的七种行为: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在"办法"的支持下,品牌汽车供应商"滥用市场支配行为"表现为: 要求品牌经销商单独设立独立法人公司,排他性的经营单一品牌商品。
无节制地在同一市场区域内密布品牌汽车销售店,损害了销售店的利益,同时却禁止品牌经销商跨区域销售产品。
要求品牌经销商缴纳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风险抵押金,严重占用经销商资金。
每逢季末、半年末、年末,或汽车市场不景气时,强制经销商大量进货。就目前而言,经销商的库存普遍已达到月销量的2倍,甚至3倍之多,根本无法"消化"。
由于品牌经销商必须按汽车供应商的要求建店,因而耗资巨大。而在目前市场清淡情况下,这种无限量的压库造成了许多汽车经销商亏损累累、血本无归。而在这些经销商倒闭之后,汽车供应商却漠然处置,毫无补偿机制、令人寒心。
按规定汽车品牌经销商,每月必须向汽车供应商售后部门进货达到一个规定的量,而这些维修配件恰恰是市场上最贵的配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经销商就必须采取一些手段,如利用车主对汽车知识的缺乏在维修时以换代修,多换配件。
禁止品牌经销商向社会市场自由采购性价比更好的同类维修配件,为此还设有惩罚措施。为了应付检查,有的品牌经销商设置了另一套电脑数据和仓库。
要求为其车型配套零部件企业生产的维修配件,除了向其售后部门供货之外,不得向社会流通渠道供货,以维持其对该维修配件的垄断地位。
拒绝向社会维修企业传授维修技术和供应关键零部件。
同时,第二章垄断协议的第十四条"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最低价格"。此项条款正是针对汽车供应商为了维护其利润最大化,而不给经销商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应有的定价权,从而造成了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发票以外的促销手段,从某种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滋生了腐败现象。
消费者权益大受伤害
"办法"打着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旗号,但其实际情况决非如此。虽然4S店投资巨大、装修豪华,车主可以享受看电视、喝茶,但其维修费用却高得惊人。在同等质量甚至同品牌的情况下,其维修配件比市场价要高出3~10倍。
以一位消费者的一辆中高级轿车配件材料费为例,一个发动机线束总成1945.70元(实际上根本不需换总成,而只需换某一根线束或者某一个接插件)、前制动摩擦片(一副)559.00元、前制动盘(一对)1138.46元、左前轮轴承1625.00元、驱动皮带张紧轮1529.00元、正时皮带张紧轮1161.08元、冷却风扇马达(右)505.58元、冷却风扇马达(左)634.61元、中央电器接线盒631.36元、驻车制动器蹄片(不知道是怎么会磨损的)652.69元。还有一次维修内容包括,一级维护、换机油机滤、换风扇四件套、换后制动片、润滑清洗等所有费用竟高达7160元。如果单做一次保养和燃油清洗费用是1038元。难道以上这些高昂的费用就是"办法"所要保护的消费者权益吗?
我国2005年8月1日颁布实施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中第三十一条也明确了"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将原厂配件、副厂配件和修复配件分别标识,明码标价供用户选择。"在这项管理规定的第二十六条中,还明确规定了"机动车生产厂家在新车型投放市场一个月内,有义务向社会公布其维修技术资料和工时定额。"在规定的第五条中更明确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和垄断机动车维修市场"。
正因为"办法"给了相关厂商实施市场垄断行为的保护伞,因此他们可以无视国家颁布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而我行我素,使消费者的权益大受伤害。 消费者及其他利益攸关者的维权
一个市场制度体系的设计如果不经过民主程序,不广泛征询市场利益攸关者的意见,不经过听证,仅由官商结合指点江山,而制定出来的所谓"办法",肯定会遭到市场的唾弃。近几年来,"办法"所受到方方面面强烈反对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现在"反垄断法"已经出台生效。其第六章第三十八条规定,对涉嫌垄断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反垄断法"执法机构举报。"反垄断法"执法机构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在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四十七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当然这种条款的执行尚需要更具体的细则规定,但关键是品牌经销商或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维修企业,或者消费者要敢于和善于运用"反垄断法"这样的法律武器,对目前的汽车市场中涉嫌垄断的行为进行独立调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