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本田2025年01月08日
西门子2025年01月08日
禾赛科技2025年01月08日
特斯拉2025年01月08日
海克斯康2025年01月08日
伏能士
2025年01月07日
Mendix 低代码平台
2025年01月06日
达索
2025年01月06日
海克斯康
2024年12月30日
云计算
2025年01月08日
瓦尔特
2025年01月07日
新思科技
2025年01月07日
欧姆龙
2025年01月06日
德国GMCI
2025年01月03日
海克斯康
原本在北京举办的“卡罗拉安全技术研讨会”是丰田公司刻意布置的庆功会,但媒体对卡罗拉如何获得五星评级并不感兴趣,他们更希望将日系车的特点放在“德日之争”中去讨论,并非要争出个优劣来。这场温和的产品报告会,出乎意料地演变为专家与媒体的辩论会。
最终,令双方都满意的是,观点交锋碰撞出的思想火花,让人们清醒地意识到全球汽车安全研究的现状,系别纷争在这里显得微不足道,而那些固执己见的人,此刻也到了要重新反省的时刻。
德系车和日系车没有明显区别
“全世界新的车型有很多,在我看来,不能简单把它分为德系车、日系车、美系车,这是很不确切的分法。如果具体说某一种车型,在各方面总是有区别的,比如说德国车可能更追求动力性能,美国车可能更追求舒适性能,但我觉得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种说法应该是比较过时的。”对于一度甚嚣尘上的德日之争,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周青的态度很明确:这种争论完全没有必要。
“丰田公司在日本建立,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今天,你很难界定他是个美国公司还是个日本公司,因为丰田有大约一半的产值,一半的员工,相当部分汽车的产品设计都在美国,大部分利润也是从美国来的。”周青表示,丰田在美国号称自己是本土制造商,说丰田车是美国车也不为过。
丰田汽车公司第一车辆技术部、车辆安全组组长间濑重美表示,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日系车跟美系车,特别是德系车并没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在实验中也研究过德系车的特点,进行过相应的测试,我们会吸取双方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自己的研发,本质上的差异是没有的。”
“如果说具体差异特征的话,从碰撞标准来看,欧洲碰撞体系没有正面100%碰撞形态,而日本有正面100%和正面40%偏置碰撞两种形态。欧洲的观点认为,正面40%偏置碰撞在事故中代表性更强,而日本J—NCAP,包括丰田公司,也同时致力于正面100%碰撞减轻伤害的研究,这是两者重要的差别。”间濑重美说。
既要有吸能空间还要考虑乘员舱强度
在间濑重美看来,丰田的GOA车身有很多进步的地方,他们在颈部保护设计,以及对行人的安全保护方面,花了很大力气。“卡罗拉一开始研发就投入了巨资,一台试做碰撞实验车的成本大概在2000万日元左右,总共会消耗100台左右的数量,加上在设计研发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总体费用是非常大的。”
“作为安全车身,吸能区域如何有效地吸能是非常关键的地方。并不是说只要车硬就是好的,主要还在于匹配。”间濑重美告诉记者,要保证安全,一定要有吸能的空间,配上高强度的乘员舱,这两个是互补的。如果吸能效果好,却没有一个强度很高的乘员舱,同样体现不出安全性。
周青表示,一般来讲,轻一点的车前端强度要低一点,这是必须的。如果有一个很高的前端强度,会对单车事故的乘员保护不力。在两车碰撞情况下,假设两车重量差别比较大,显然偏软的车和质量小的车要先变形,吸收两车共同的动能,这是第一个阶段。
当变形吸能区已经用尽了以后,这时它的乘员舱设计强度,应该不允许发生乘员舱侵入。也就是说,小车乘员舱强度,应该要大于大车前端的强度。当小车前端碰撞区都已经用尽了以后,这时大车的前端开始参与变形,来吸收两车残余的共同动能,这是第二个阶段。
到第三个阶段,两车的乘员舱必须有足够的刚性。如果大车前端强度设计得很高的话,是不利于大车本身单车事故保护的。假设低速碰撞两车乘员都没有伤害,显然轻的车贡献要大一点,参与的变形要多一点。但在设计车的时候,肯定以保护人的安全为第一要素,轻的车修车成本会高一些,这是显然的。
激光焊接的主要目的是轻量化
“激光焊接肯定比点焊要好,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间濑重美表示,丰田也是有激光焊接技术的,但并没有将这种技术作为宣传点。对于点焊来说,焊接需要有一个介质,点焊需要一种溶剂,而激光焊接不需要这种溶剂,所以对于车身轻量化是有优势的,等于少了一种材料。
周青对间濑重美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认为,厂家使用激光焊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车的重量,至于有些事故中,车体断成两截这种情况,与是否激光焊接无关。“车体断裂是极少发生的,是极端特殊的事故,而且我相信都是非常高速的碰撞引起的。这一点我想强调,我们在设计车的时候是不应该考虑这种工况的。”
周青表示,不管是国家标准也好,还是C—NCAP标准也好,都是以时速50公里、60公里工况来考虑的,厂家在设计车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时速70公里到90公里,因为这是大家开车常见的速度。“如果是140公里到180公里的时速,这时候你再要求车身提供高效保护,是很不现实的,因为这会增加车的成本,也会增加社会购车的成本。”
“我们不是说没有这个技术,赛车以每小时200公里撞墙,驾驶员很可能是完好无损走出来的,所以说技术是存在的,但涉及到成本和安全性匹配平衡的问题。大家都记得英国有个王妃叫黛安娜,她是死在奔驰600里面,我们不能说奔驰600碰撞安全性能不好,只能说它的速度太快,据说速度达到每小时160公里到180公里。”周青说。
配置高低对碰撞成绩影响不大
“媒体在报道的时候有很多疑问,比如C-NCAP碰撞,有的车选高配,有的车选低配,是不是不公平?”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情报所副所长王玮楠表示,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在正面碰撞和正面偏置碰撞形态下,配置高低对其影响都不是很大,主要还是和整车匹配有关系。
“C-NCAP测试了这么多车型,有的车型正面有安全气囊,它的头部、胸部成绩也不是很高,侧面有气囊,有气帘,对安全也没有什么改善。可见整车匹配的好坏,对撞击能力有很大的影响。”王玮楠说。
“我们希望把车身尽可能制造得更为轻便,但是轻了以后会有安全问题,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比如把车身加长,使用连续的激光焊接等,包括使用全新的电子设备,进行碰撞后的保护。”周青介绍道。
他表示,在未来,如何提供个性化的保护,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安全气囊可以有两级爆发,如果是比较强的碰撞,爆发一个比较强的安全气囊,反之亦然。包括预紧式和限力式座椅安全带,也可以来设定限力的值,这是未来的一个研发趋势。
“我们能源紧缺,我们的环保要求降低排放。汽车企业要两条腿走路,不光要改进发动机的效率,还要从专业角度更多地考虑轻量化。车越造越大,对保护单车乘员是没有问题,但对整个社会的交通安全是不利的。降低重量和动能肯定对整个交通群体有好处,未来,倡导汽车轻量化将是每一个汽车企业的社会责任,汽车轻量化是大势所趋。”间濑重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