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IANews微官网
    扫描二维码 进入微官网
    IIANews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
    移动客户端
  • English
IMS2024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论坛线下报名
行业资讯

机遇与挑战一体两面,零部件行业的主动应答

  2022年07月04日  

编前:现在,人们对“仪式感”这件事越来越认同,比如下定决心后,为自己立下flag(可理解为目标),再比如在某个时间节点,抒发感慨、做个总结。2022年下半年已掀开新的篇章,而当汽车零部件行业同仁“转身回望”时,免不了感慨万千。都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但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即便那些看起来似曾相识的考验,也会带来新的冲击和思考。今年上半年,零部件行业遭遇了哪些酸甜苦辣,又如何做出应对呢?

01.场景实践 立法“松绑” 自动驾驶为落地而冲
今年上半年,作为汽车产业重要发展趋势之一,自动驾驶领域亮点频出,发展不断提速。在上海的抗疫战中,为解决“送菜难”等痛点问题,美团、京东、阿里菜鸟、白犀牛、毫末智行等企业的无人配送车纷纷驰援,通过无接触配送形式,保障物资供给。末端物流无人配送车也在更多的“实战”场景中得到进一步优化。值得关注的是,疫情影响之下,消费者对无人配送的需求增多,与技术迭代一起推动无人配送车产业升级。
立法的保障也给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5月底,深圳人大常委会发布2022年度立法计划,《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列在首位。作为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对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权责、定义等重要议题进行了详细划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法律空白问题有望借此取得突破并发挥示范效应,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将迎来从L2+到L3~L4的飞跃。
零部件供应商也在为更多的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做准备。同样在5月底,福瑞泰克宣布,面向L3自动驾驶的“ADC30域控制器平台”获一汽红旗定点,将于2023年在一汽红旗全新车型上实现全面量产,并于未来进一步拓展到更多产品上。文远知行与博世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同推进博世中国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加速落地,助力应用于乘用车的L2~L3自动驾驶大规模前装量产及市场化应用。
为应对更高阶自动驾驶的到来,一些先进传感器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以4D毫米波雷达为例,在夜间或因环境问题而导致能见度下降时,其可减少干扰,提高信号清晰度,降低误差。当摄像头或激光雷达等光学传感器无法探测到道路上或附近的物体时,4D毫米波雷达技术可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持。据悉,4D毫米波雷达技术已趋于成熟,许多新车型都有搭载意向和需求,部分产品实现了装车路测,整个产业在规模化量产的道路上蓄势待发。
激光雷达作为高精度传感器,能为自动驾驶汽车带来更安全的体验。因此,越来越多的下游企业选择与激光雷达供应商一起加速产品的落地。4月,禾赛科技和文远知行WeRide宣布合作升级,双方将推动车规级半固态激光雷达AT128在自动驾驶汽车的率先应用。6月24日,亮道智能宣布于近期再获国际一级零部件供应商欧洲量产项目订单。理想L9、蔚来ES7、比亚迪海豹等新车,也都以激光雷达为配置卖点进行宣传。
潜在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得车路协同在政策的支持下也不断加速发展。为发展智能交通,除了聪明的车以外,智慧的路也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今年上半年,衡阳“车路云一体化”智慧交通项目一期的38公里道路智能化改造完成,不同类型的自动驾驶车辆陆续投放、试运行,包括小巴、出租车、清扫车、巡逻车等。据悉,蘑菇车联的“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可以通过单车智能、车路协同、AI云平台,实现融合感知、协同定位规划和协同决策。
不仅如此,基于“车路云一体化”方案,车辆感知范围扩大,并因采用算法、算力、通信等多套安全冗余系统,实现了安全性的大幅提升。与此同时,高合、蔚来等企业推出的多款新车,因实现了C-V2X前装而引发行业关注。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车企正在进行C-V2X上车预研或以量产为目标的研发。
综合来看,今年上半年,自动驾驶行业开始在快车道上进一步加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落地实践有力推进,对商业模式的探索也有新的收获,各市场参与者冲劲十足。不过,市场的期望值越高,意味着对自动驾驶技术及量产,甚至商业化的考验也越严峻,企业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02.短缺好转 产品突围 汽车芯片为自主雄起
今年上半年,全球疫情反复、地区形势紧张等因素仍给汽车芯片供应链带来巨大的挑战,产品短缺的问题并未彻底改善。不过,我国汽车芯片紧张情况已有所好转,逐步缩小了对整车的影响。来自AutoForecastSolutions的数据显示,今年截至4月24日,由于芯片短缺,全球市场累计减产汽车约158.55万辆。中国市场累计减产汽车9.2万辆,占全球汽车累计减产量的5.8%。
应该说,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自主芯片产业链正快速崛起,在产品设计、制造、封装等环节奋起直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根据彭博社的统计,过去4个季度,全球20家增长最快的芯片公司中,有19家来自中国。
特别是在关键汽车芯片产品上,我国企业的表现突出。4月,芯驰科技正式发布高端MCUE3系列芯片,据称是当前行业性能较高的车控MCU产品之一,主频最高可达800MHz;比亚迪半导体宣布,推出车规级8位MCU系列芯片,客户端应用开发项目已全面启动。4月,地平线与比亚迪正式宣布达成定点合作,比亚迪将在其部分车型上搭载地平线高性能、大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征程5,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行泊一体方案,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功能。
6月,地平线宣布获得一汽集团的战略投资并完成交割。在此之前,地平线已经与一汽红旗就征程2及大算力芯片征程5的上车应用达成了合作。5月,黑芝麻智能宣布与江淮汽车达成平台级战略合作。根据协议,江淮旗下思皓品牌的多款量产车型将搭载黑芝麻智能华山二号A1000系列芯片。据悉,华山二号A1000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将在今年实现量产上车,实现L2~L3自动驾驶功能。
此外,各大头部车企都在积极布局碳化硅功率器件量产上车,其市场渗透率也在不断攀升。随着自主碳化硅功率芯片企业的崛起,国产替代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到来,让芯片供应商从幕后走到前台,缺芯危机也进一步将车企与芯片企业的合作模式由“线性”变成“网状”。5月,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在武汉启动运行。该联合体由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武汉飞思灵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8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组成,将瞄准车规级芯片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实现车规级芯片完全自主定义、设计、制造、封测与控制器开发及应用。
地平线提出了支持整车企业自研芯片新模式。地平线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余凯指出,芯片与OS是智能汽车时代的创新数字底座,地平线推出结合征程5芯片的开源开放的实时操作系统TogetherOS,携手合作伙伴共建车载数字基座,助力行业构建车载OS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将进一步开放,尝试向部分整车企业开放BPUIP授权,助其提升差异化竞争力,加快创新研发速度。
在日前召开的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上,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表示,将继续指导企业加大汽车芯片的技术攻关,推动汽车芯片生产线制造能力提升,指导车规级检测认证能力建设、加强优秀汽车芯片方案的推广应用,用好相关政策促进汽车芯片产品批量上车应用。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地方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关键作用,推动提升汽车芯片供给能力,特别是在新能源、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抢抓机遇,聚力突破,支撑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外部环境不利,自主能力欠缺,让汽车有了“芯”痛体悟。汽车芯片企业“背水一战”、迎难而上勇气可嘉。但是,芯片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绝非一日之功,汽车芯片的筑基之路任重道远。

03.“双碳”引领 技术多元 动力电池向未来求变
在 加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将目光瞄向全球市场。据预测,2022年,中国 销量有望突破550万辆,带动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450GWh;同时,受海外市场订单带动,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将迎来较大规模的产品出口。
纯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可基本实现零排放、无污染,但原材料及动力电池的生产会产生碳排放。随着全球形成“双碳”共识,特别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动力电池行业走上了一条自我革新之路。今年3月,由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立项,孚能科技主笔牵头编制的《锂离子电池产品碳足迹评价导则》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据悉,这是行业首个锂离子电池产品碳足迹评价导则,旨在指导相关方核算锂离子电池类产品的碳足迹,并对碳足迹结果进行评价,同时为锂离子电池产品的碳足迹核算技术规范的编制提供参照,亿纬锂能、鹏辉能源、中创新航、弗迪电池、捷威动力等数十家电池产业链企业均有参与。
同期,认证机构SGS为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颁发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宁德时代宜宾工厂成为零碳工厂。宁德时代宜宾工厂80%以上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水电,每年可减少40万吨碳排放。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远景科技集团发布了《2022碳中和行动报告》,从减排路径、零碳产品、零碳产业园、全球零碳技术伙伴等层面晒出了过去一年的碳中和成绩单。旗下动力电池企业——远景动力,作为“先行者”也发布了国际首批“零碳电池”,为动力电池产业链减碳减排方式提供了可落地的经验。
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目前,锂价仍在高位运行,同时钴、镍以及石墨负极用的石油焦等原材料也大幅涨价,给企业生产运营带来很大压力。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指出,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做好动力电池资源材料保障工作:一是引导上下游企业加强供需对接,通过签订长期协议等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协同应对资源供应及价格波动风险;二是加快推进国内资源开发利用,指导地方主管部门做好相关企业生产要素保障工作,持续提升国内资源供给水平,同时支持龙头企业按照国际规则联合开发海外资源;三是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制定锂等再生原材料标准,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推动更多可回收资源的循环利用。
动力电池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国内企业创新不断,更为“乱花渐欲迷人眼”。4月底,零跑智能动力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发布会在线上召开。5月底,哪吒汽车举办了一场线上的Netalks电池技术沟通会,详细介绍天工电池的技术和特点。同期,比亚迪发布了CTB技术及首款实现搭载的e平台3.0车型海豹。具体来看,CTB是指将动力电池上盖与车身地板进一步合二为一,从原来电池包“三明治”结构进化成整车的“三明治”结构。换言之,动力电池系统既是能量体,又是结构件,原有车辆设计结构就此改变。
宁德时代发布的新品麒麟电池也在电池包结构领域进行了创新。据悉,与第一代CTP产品相比,采用第三代技术的麒麟电池,电池包体积利用率从55%提升至67%,麒麟电池体积利用率突破72%,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整车可以实现1000公里续驶。
6月28日,2022广汽科技日上,广汽推出了基于微晶技术的新一代超能铁锂电池技术。相比当前市面上量产的磷酸铁锂电芯,超能铁锂电池质量能量密度提升13.5%,体积能量密度提升20%,并可在-20℃低温环境下,电池容量提升约10%,电池寿命可达150万公里以上。据悉,该技术引入更高容量的第二相正极微晶,通过离子多通路分流技术、阴极电势能缓冲技术、OCV三维空间响应面重构技术全面提升了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
一面是“双碳”催促下的产业革新,一面是资源供给引发的深度思考,一面是市场竞争带动的技术多元,动力电池行业在 推广的大潮中体会着浪尖起舞的激情与荡漾。

04.协调畅通 反思弥补 疫情反复向保供发难
今年上半年,长春、上海等地疫情突发,多少还是让曾遭受过这重考验的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些措手不及。作为我国两大汽车“重镇”,当地及周边集聚着众多整车、零部件公司,其生产经营对汽车行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4月汽车产销数据能够看出,保供已成为疫情防控新常态下行业需要解答好的重要课题。
在疫情之下,物流受阻、人力不足等成为汽车行业保供的主要堵点。针对供应链的问题,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正式上线了“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对复工复产、物流运输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信息交流,建立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企业问题诉求与反馈机制,以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实际困难问题。
当前,稳定供应成为汽车产业链的第一要务,企业也在积极寻找应对方法。例如,有的企业成立了专门的物流保障小组,24小时跟踪运输车队情况,针对由于突发状况导致的运费暴涨,保供优先、确保客户生产不受影响的大原则,协同上下游供应链友好协商解决,相互缓解压力,确保共赢可持续发展。
宁德时代此前表示,在应对短期供应链紧张的问题上,公司已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供应网络,包括但不限于长协、投资、自制、回收;江西碳酸锂基地的落地、海外关键资源项目如印尼镍的推进,将为公司发展在资源端储备粮仓;此外,公司仍将持续致力于创新技术的开发,使得电池材料成本更为可控和平衡。
在新的更加不确定的市场和整个大环境下,供应商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打造韧性、打造新能力。上海市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秘书长樊泽芳向本报记者强调:“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产业链已没有舒适区。企业一定要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应对不确定风险的能力。基础数据的开放共享,更是提升整个产业链韧性的关键。”据她介绍,疫情期间,汽车产业链条一级和二级配套问题不大,但三级和四级配套遭遇了严峻考验。在汽车产业链末端,三四级以下配套企业,如果还只有A点、没有B点做补充,会给整个产业链闭环带来很大的挑战。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指出,企业可以通过三步走策略,逐渐从“救火式”应急反应,转变为“常态化、高韧性供应链管理”:短期做好应急管理,由危机指挥中心进行应急管理,尽可能减轻短期冲击对业务可持续性的影响;中期做好业务连续性管理,通过定期开展业务连续性规划对可能面临的困难局面进行前瞻性布局;长期做好构建供应链新常态,对供应链韧性形成战略性认识,以达到供应链新常态。

最新视频
为自动化未来而生:魏德米勒SNAP IN鼠笼式联接技术   
“EurekaCloud”自动仿真数控程序   
魏德米勒30周年
剑维软件-重构传统人机界面(HMI)
《边缘计算助推IT/OT融合,加速共享数字计划》白皮书
施耐德电气:中压配电和电网自动化
大族机器人
专题报道
第三届EESA储能展
第三届EESA储能展为加快适应储能规模化发展的步伐,促进储能行业进一步良性发展,共促新能源产业的融合,第三届EESA储能展将于2024年9月2-4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企业通讯
图尔克智能数据解决方案
图尔克智能数据解决方案

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和工业数字化转型是机器和设备制造商以及像图尔克这样的自动化专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样关注的三大趋势。在

魏德米勒开放式自动化平台u-OS
魏德米勒开放式自动化平台u-OS

作为工业物联网领域的重要供应商,魏德米勒持续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满足工业环境下的各种

在线会议
热门标签

社区

ABB 菲尼克斯电气 威图 三菱电机社区 西门子社区 罗克韦尔自动化社区 恩德斯豪斯自动化
施耐德电气 图尔克 伊玛 欧姆龙 巴鲁夫 魏德米勒 唯恩电气
西克 堡盟 ifm 纳博特斯克 万可 凯本隆 山洋电气
施迈赛 皮尔磁 菲力尔 浩亭 劳易测 伦茨 英威腾
海格电气 威琅电气 VEGA 康耐视 item 仙工智能 KUKA
ODU 雄克社区 天机机器人 倍福 MiR 海康机器人 优傲机器人
SRT软体机器人 灵动科技 科尔摩根 快仓智能 ATI 艾利特机器人 安歌科技
大族机器人 奥托尼克斯 研祥金码 雷尼绍 Nidec CT FDT 威强电
霍尼韦尔 迦智科技 Basler社区 史陶比尔连接器 湾测 节卡机器人 研祥智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