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3日
AUTOCRYPT2025年01月03日
现代汽车2025年01月03日
Lucid2025年01月03日
DGIST2025年01月02日
鸿蒙智行2024年12月30日
云计算
2024年12月30日
海克斯康
2024年12月27日
海康机器人
2024年12月27日
DapKon
2024年12月26日
埃马克
2025年01月03日
海克斯康
2025年01月03日
宜科
2025年01月03日
三维检测
2025年01月03日
MATLAB
2025年01月03日
降压
2010年1月19日,PTC在北京发展大厦举办了PLM/Windchill新闻发布会,汽车PLM领域的权威专家Dr. Martin Eigner、PTC技术销售及业务拓展副总裁Heinz Hempert先生以及PTC汽车业务发展经理周克虎先生参加了本次发布会。应邀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包括开云官网入口网页版一键下载 在内的10余家媒体。
Martin-Eigner博士和Heinz-Hempert先生
会上,艾格纳博士(Dr. Martin Eigner)就PLM实施的复杂性、PLM的IT架构及法规遵从带来的压力等方面做了具体的介绍;之后,PTC的Heinz Hempert介绍了PTC 的公司概况、PTC在汽车行业的案例和解决方案,以及汽车研发面临的挑战。
PTC 公司概况
PTC成立于1985年,并发布第一个产品Pro/E,在进入90年代初后,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PTC意识到仅仅管理三维数据的设计是不够的,还需要管理整个产品开发的过程,所以在1998年PTC收购了Windchill PDM解决方案。PTC Windchill的显著特点就是,这个解决方案是建立在互联网网络架构上,使得该解决方案具有开放式的IT结构,可以很容易和其他系统进行集成。
目前PTC在全球拥有5200名员工,全球大约有25000个客户。仅中国就有4500个各种行业的客户,在PLM领域占领了中国30%的市场。Heinz Hempert说:“中国是PTC第五大市场,根据目前25%的业务增长速度,今后三年中国将会成为PTC第二大市场。目前,PTC有2.35亿现金来支持今后的产品开发和业务拓展,每季度9%的增长说明PTC进入了一个成长的状态。”
Heinz-Hempert PTC技术销售及业务拓展副总裁
PLM实施的复杂性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PLM的实施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它涉及到研发、生产的方方面面,综合起来,可以分为三大方面。第一方面是产品研发周期,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它包括了从产品早期的规划和概念设计、详细设计以及工艺和最后的投产;第二方面要看结合产品研发的一些专业领域,比如机械、电子还有软件等专业,不同的专业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跨专业研发,包括后期的产品服务;第三方面是供应链管理,众所周知汽车行业40%到50%的零部件都是供应商提供的,所以把供应商的数据管理起来也是PLM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是变型设计,现在各种车型的产品越来越多,为产品建立的平台也就越来越多,在平台上开发的变型特性也随之增多。
其次是跨专业的研发交互,比如机械、电子电器以及软件,不同的研发专业进行协同开发。PTC在欧洲为一个汽车供应商开发了一个机电一体化管理的PLM系统架构,系统架构里包括了ECAD、MCAD和一些软件设计,系统是单独设计开发,但是都建立了软件接口,和PTC的PLM核心架构进行关联,这样ECAD、MCAD和软件设计都在PLM的环境下管理起来,PLM再和ERP进行共享,可以用这个系统很好的管理产品研发数据。
最后一点需要在中国市场能够开创全新的自主创新方法,艾格纳博士认为在中国可以开创全新的汽车传动方式,比如电动车。电动车或新的动力装置的配置,可以用新的电池来驱动变速箱,更进一步可以把电池分成两个电动机直接放在传动系统里,完全通过电子和软件来控制速度,以后可能所有的悬挂和马达直接放在车轮上,速度或震动全部用电子和软件来控制,取消很多传统的机械装置。PLM本身不能改变,要求产品研发的单位必须去改变以便更好的利用PLM产生更大价值。
那么,如何管理这些复杂性呢?艾格纳博士提出了三个基本战略。
第一个是平台战略,以往还是比较重视平台战略的,即在一个平台中可以开发出比较多的车型。比如一汽的自主研发项目,刚开始整个车型的变化只有12种,但演变后车型的变化达到了130种,所以今后车型的开发需要越来越多的变型特性建立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
第二个是变型战略,就是要在一个平台上能够尽量演变出更多的车型和品种,去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比如汽车座椅会有各种变化,包括坐垫颜色、材料以及手臂位置,可以多达864个装配可能性,而且选配可能性随着客户要求也会越来越多,建立在Windchill、PDM系统上的解决方案能够支持更多的变型设计的应用。
Martin Eigner博士作演讲
第三个模块化战略,现在欧洲的一些厂商更加注重模块化设计,通过模块化形式可以真正实现节约成本和降低产品设计制造复杂性的目的。举个供应链的例子,在80年代,像宝马这样的供应商可能直接和所有的供应商之间产生采购关系;到90年代,OEM或原厂商只和几个最大的供应商建立合同,最大的供应商再去管理二级或三级供应商的零部件采购;到了今天,由于全球化和多专业的研发,咨询公司或第三方的开发机构会协助原厂商管理供应商,所以供应链越来越复杂。PLM就是要面对这样的挑战,不仅仅在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包括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供应商和外部的设计公司之间会进行大量的数据交流,怎样管理多层次或多方面的数据是PLM面对的挑战。
PLM的IT架构
一个典型的PLM的IT架构,适合汽车原厂商和大的供应商。而这个架构大致可以分为四层。在典型的产品研发环境中,必须要有所谓的创造工具,比如MCAD、ECAD和一些软件工具,包括MS Office,再上一层就是PDM,团队和部门之间数据管理的平台。再上一层就是PLM主干架,也就是企业级的PLM,整个企业级的变更管理就在这里进行。再上面就是ERP,把PLM采用的数据结构推到ERP集成中心,ERP会进行各种集成。
汽车行业产品开发面临的挑战
汽车行业的产品开发面临哪些挑战呢?第一是法律守规,各个国家对法规要求越来越严格,开发的新车型必须要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第二是成本的压力,汽车开发过程要不断降低成本。第三是CAD数据管理,因为开发过程要分不同的步骤,不同的步骤要采用不同的CAD工具,所以CAD数据的管理是个非常大的挑战。第四是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车,刚才也谈到了智能化汽车研发中面临的挑战。第五是在全球开发的过程中如何优化资源。第六是变型功能在汽车开发中的运用。
下面就讲下应该如何应付这些挑战。PTC具有25年的汽车行业研发经验,我们专注在如何改进产品的研发流程。想要进行流程的改进,首先要看到业务流程的改进是不是能够与公司的产品开发战略相关,PTC会和客户一起去判断和调研到底哪些流程需要改进。在找到哪些流程需要改进之后,我们再去研究最佳的实践或者IT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确保PTC的IT解决方案能够和流程改进相结合,以及能够支持公司的业务出发点,再进一步可以支持整个公司的发展战略。
为了支持流程的改变,PTC建立了产品开发业务流程的框架系统,系统里包括了管理过程、销售、共同开发、制造和外包等一些主要业务。再下一步我们会把PTC的最佳实践区别出来,这对中国的制造业或企业是非常重要的,把这些最佳实践整合起来能够对中国的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PTC的这些最佳实践就是在与丰田或大众多年合作开发中建立起来的,这些最佳实践就可以直接为中国的制造企业提供借鉴或价值。
Windchill产品投资战略
PTC在Windchill产品投资的战略是什么呢?一是要不断改进现有产品的流程,目前我们有非常强大的功能来支持产品的设计阶段,未来我们的投资研究方向要从产品设计向产品研发上游和下游去扩展,包括前端产品规划到后端的产品生产,都要进行更好的产品服务。
Windchill最新版本10.0是一个全新的平台,在新增功能中会持续关注业务流程的改进,在Windchill 9.0就已经增加了项目管理功能和需求管理功能,在新的版本也将持续关注变更和配置管理,包括对设计和制造一些外包的功能、制造工艺流程的管理以及产品开发复杂性的研究,新版本中都会增加这样一些功能。
部分媒体采访:
问:请问Eigner博士,刚才您介绍了,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整车厂与零部件厂商以及零部件厂商与零部件厂商之间,还有整车厂与销售商之间的协同越来越多,PLM与其他系统之间的集成也越来越受关注,PLM厂商如何应对?
答:我非常了解ERP系统,ERP和PLM还是有区别的,ERP比较适合低灵活性和标准化的系统,PLM是非常关注创新和大量工程变更和配置的系统。工程中很多配置要到最后才会传到ERP系统,而大量的工作还是在PLM系统中完成,这两个系统的专注点是不一样的。
问:由于在汽车制造和管理过程中复杂性不断增加,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的趋势是什么?刚才谈到了在研发过程中有三个很大的战略,包括平台战略、模块战略以及变型战略,您认为国外的平台战略已经比较成熟了,已经基本不再关注了,现在更注重模块管理,当前在国内探讨平台战略比较多一些。请埃德纳博士从这些方面对国内和国际上的汽车厂商做个比较。
答:目前中国为什么比较重视平台战略,比如中国买个马自达的平台,可能把这个平台改一改就变成了新的车型。我认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平台可能更多注重自己这个独特的平台,比如电动汽车的平台,中国肯定不会去复制德国的平台。目前欧洲对模块战略比较重视,因为欧洲的生产线非常灵活,可以装配不同平台上的车型,这和过去是不一样的,过去一个流水线只能制造一个平台的车型,流水线的发展导致了平台战略重要性的下降,目前在欧洲模块化是第一重要,变型战略占第二位,第三才是平台战略。
问:中国目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中,具体有哪些挑战?您怎么看待在中国企业的业务转化过程中一直倡导的产品创新?
答:PLM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产品的创新,而不是直接带来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工程师的思考和创造性过程。比如电动车一个新的产品结构,可能市场没有现有的市场结构,应用PLM可能会比较容易的使新的功能、新的系统以及新的零部件在PLM系统里管理起来,PLM对中国企业的产品创新起到的是支持作用。
问:随着PLM领域的发展,很多厂商开始涉足PLM领域,好多是CAD出身、PDM出身或者是从ERP转化过来的,您怎么看待从这三个领域转换到PLM领域的这些企业?或者说这三个领域的企业哪个更容易转换到PLM领域?
答:实际上PLM的核心还是PDM,ERP是关注在产品的生产,哪个更容易接近PLM解决方案并没有绝对的答案,要结合CAD或PDM工具创建一个灵活多变的PLM平台,才能更好的支持产品的开发。
问:ERP与PLM的联系与区别?
答:在汽车研发方面,日本和德国做得最好,美国在这方面不如日本和德国的汽车公司。从德国来看,德国还继续着在每个局部都拥有非常好的系统,但每个系统都是独立的,都是很小的单一的多元化IT系统,这个系统实际上不符合集成化开放式的PLM理念,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汽车厂商不需要直接拷贝德国汽车公司的IT系统,因为他们的系统架构都是二、三十年前建立的,都是非常落后的系统,先进的架构应该是建立在集成的系统之上的。PLM从工艺角度最好还是以PDM为理念的解决方案,而从生产角度还是以ERP为理念,ERP是最好的支持汽车生产的IT解决方案。虽然德国公司也想改变这种状态,从单一多元化的IT系统转换到企业级集成的PLM系统,但目前没有办法在这方面进行更大的投入。